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足底疼痛」標籤的文章

[足弓鞋墊的迷思] #1 穿鞋墊會痛嗎?

圖片
有些客人來做足部評估,第一句就問我們說:「穿鞋墊會痛嗎?」 雖然一開始很訝異怎麼會有人對鞋墊存有這樣的印象,因為自己穿著鞋墊的時候都舒適。但幾年的經驗下來,發現這是「關於鞋墊的迷思」之中一個常被問的問題。 至於鞋墊會不會痛,這個就需要從鞋墊的用途來談起。 鞋墊主要常見的四大用途: ✏️  支撐腳的三個足弓,讓足弓不要塌陷。  ✏️  舒緩行走、運動不適。  ✏️  增加走路的效用、運動的表現。  ✏️  分散足部傷口壓力分布。  足弓鞋墊產生疼痛的可能原因:  🦶 關節與組織柔軟度適應不佳 首先,「原來的足弓太塌了」是引起疼痛感的原因之一。 對於需要穿著足弓鞋墊的人,往往足部已經存在一些不舒適、或者足弓的問題。尤其一些足弓很低、很扁塌的人,因為已經習慣了原本足弓的位置,在一開始穿著足弓鞋墊時,會將原來足弓的結構頂上去。 加上原本的軟組織的柔軟度也不足,以及剛穿著的前兩週就長時間走路,甚至運動。 原本塌掉的足弓被足弓鞋墊支撐起來了,但組織上還沒適應,又加上身體的重量與力量重複累積,所以就產生疼痛。 為了要提供良好的支撐效果,鞋墊如果是使用比較硬的材質。 那麼,對於某些腳原本就不舒服、感受敏感的人、關節活動度差的,就會更感到無法忍受,結果放棄穿著鞋墊,足部的問題一直存在、或者棄之不管,真的很可惜。 其實這時候,應該要回來評估中心給專業人員評估看看是否要做調整,通常調整過後,很快就可以適應了。   🦶 鞋墊需要「以用途做區分」 第二個原因,就是鞋墊需要「以用途做區分」。鞋墊是要用來走路還是要用來做什麼類型運動的呢?是想要增加運動的表現、還是想要避免傷害的呢? 傳統足弓鞋墊使用在行走、輕度運動中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如果要去做長時間的跑步、球類運動,則建議使用「 運動鞋墊 」。鞋子都會因為不同的目的而有不同的設計跟挑選,然而鞋墊也是。如果沒有去做用途分別,那麼就會有產生不適應的可能。 因此,在挑選鞋墊之前應該要給專業的人員做足部與鞋具的評估,對於 足部狀況比較不佳的情況下,鞋墊建議使用個人訂製的。   Dr. foot 足部評估中心 原因如下:   (1) 取自己的足弓形狀來製作,比較符合自己的腳型。   (2...

長短腳常會與脊椎側彎有關

圖片
Dr.Foot 林維政 物理治療師 常覺得自己的身體總是歪某一側,站著的時候也很容易重心偏在某一隻腳,一照鏡子,發現自己的身體看起來兩邊的肩膀高度不一樣。男生會覺得穿牛仔褲或西裝褲的時候,怎麼穿都歪歪的,女生在穿窄裙得時候最明顯,裙頭走路走一走,就會歪到旁邊去。 建議您可以檢查看看自己是否有長短腳。 長短腳會怎樣?   所謂長短腳,顧名思義就是兩隻腳的長度不太一樣,如果兩腳長度相差 0.5 公分以下,可能還感覺不太出來,對身體也不會有太明顯的影響。但是大於 0.5 公分以上,很多人就會開始合併一些腰酸背痛的問題;如果超過 1.5 公分以上,不只自己走路就會有明顯的感受,身旁的人也可以輕易地察覺到你走起路來不太一樣,有些人走路一跛一跛,有些人自己會用姿勢來調整,短的那一腳乾脆墊著腳走路,不然就是長的那隻腳,直接膝蓋微彎走路,長期下來,膝蓋跟腳踝會產生很多的癆損,產生了其他地方的酸痛問題。除了痠痛等問題,更麻煩的是,腳部的問題,都會向上引起一連串的連鎖反應,例如:足底筋膜炎、拇指外翻、膝關節退化、髖關節退化、坐骨神經痛 …. 等,甚至,延伸出明顯的脊椎側彎的體態。 造成骨盆的歪斜 、 脊椎的側彎   因為,腳再往上就是連接骨盆,所以當我們站立跟走路的時候,腳受到的力量就直接向上傳遞到骨盆,所以如果兩隻腿長不一樣的話,對骨盆受力的方式就不一樣,習慣性的歪向一側,讓左右兩側肌肉不均衡。骨盆是一個 3D 的構造,不只會因為長短腳而有左右高低的歪斜,甚至也有一個旋轉性歪斜,所以也就是為什麼褲頭在走路時會轉到旁邊去。   骨盆的歪斜的情況下,與骨盆連結的脊椎也會跟著一起受到影響。腰部兩側的肌肉不平衡的情況下,就會讓腰椎產生側彎。身體長期在「下盤」歪斜的情況下,會慢慢的在身體上半段產生代償方式,讓自己的身體可以看起來是直立的,而不會維持比薩斜塔的姿勢 ( 所以比薩斜塔很不科學 ) ,不管是C型脊椎側彎,還是S型側彎,都很容易讓身體再加碼上演肩頸痠痛的症頭。 腰椎肌肉壓力的不平衡,再加高強度運動、搬重物、長時間坐姿,椎間盤也會長時間的受到不正常的壓力,加上年紀增長或身體組織的退化,重複的高度傷害之下就會容易有椎間盤突出 …. 等腰部問題。   長短腳差小於 1.5 公分的人,因為自己沒有特別的注意自己的走路的方式與體態狀況,往...

腳一踩地就好痛! 足底筋膜炎

圖片
腳一踩地就好痛! 近年來路跑風氣的盛行,長時間運動造成的運動傷害也增加了 其中最常見的就是「足底筋膜發炎」! 足底筋膜是腳底的一片結締組織,從腳跟延伸到五根腳趾,負責維持內側足弓的穩定,當走路時會像橡皮筋一樣被拉開,提供行走時的彈力與扭力。 足底筋膜炎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退化」!退化是全身性的反應,骨骼、肌肉、韌帶、肌腱、肌膜等等筋骨系統都會退化。足底筋膜會慢慢地失去彈性與結構強度,而周邊的肌肉肌腱隨著年紀增長和沒有合適的運動訓練而逐漸無力,對足底筋膜的保護作用就更不足。 除退化外,如久站、久走、體重過重、在不平整的石頭路面跑步等, 都可能導致足底筋膜過度使用,容易受傷發炎 。 足底筋膜扮演著維持足弓、穩定足踝、協助吸震的角色。當長時間承受重量,足底筋膜被過度牽拉或受壓,就可能引起發炎及退化。 6種人,容易發生足底筋膜炎 扁平足導致足部過度內翻 高足弓 足部負載過重,如:懷孕或肥胖 跟腱緊縮過短 年齡增長,足跟部襯墊的萎縮變薄 穿不適當的鞋子,如硬式鞋底的鞋子或鞋墊足弓支撐不良 【正在發炎時】 ●適度休息、不久站、不提重物、減少衝擊性運動 ●劇痛時冰敷 【預防方法】 ●肥胖→應適度減重 ●愛穿高跟鞋→減少穿著時間 ●久站足→適度休息 ●平時適度腿部肌力及伸展運動 生活保健 1、選擇合適的鞋與鞋墊,以保護足底與足跟,增加足弓支撐力。 2、如長時間發作,可採冰敷腳掌方式來減緩不適。 3、利用網球或高爾夫球差不多大小的球,進行足弓按摩。 4、常做大拇趾伸展。 5、足跟痛復健運動。 而足底疼痛,並不是只有足底筋膜發炎的問題,也有可能是「足跟脂肪墊損傷」或「蹠骨損傷」造成。 足跟脂肪墊損傷 走路時腳掌承受體重1.2倍的力量,而腳跟著地後,最高要承受體重5倍的壓力,因此腳後跟本來就有「脂肪墊」的構造,用來承受龐大的壓力。脂肪墊如果受損,後跟就缺乏抵銷壓力的方法,相對就容易受傷。此外,赤腳、赤腳跑步、運動選手及肥胖者也較容易發生。 足跟脂肪墊疼痛的特色是,越站、越走就會越痛,特別是穿硬底鞋或打赤腳在硬地板行走時。 蹠底神經瘤 什麼是「蹠骨」? 位於腳掌前方,是腳部承受身體重量的兩個區域之一。蹠骨神經瘤又稱莫頓氏神經瘤,指五塊蹠骨中間的神經組織異常增生,而引起疼痛...

前腳掌痛-「蹠痛」

圖片
蹠(蹠音同"直")痛,指的是前足底的疼痛與發炎 ,常誤判為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炎的疼痛部位主要落在後足底或足跟處 。蹠痛在運動員的身上常發生,以跑者居多,需要彈跳的運動員也會發生,另外高跟鞋血拼者、夾腳拖鞋(人字拖)的愛好者也是好發族群。 蹠骨頭位於腳底前部,腳趾與腳掌相接之突起處。由於在走路過程中,身體重量在單腳站立期時由蹠骨頭及腳跟各負擔一半,而在站立末期時全身的重量都壓在腳的蹠骨頭上,甚至在跑步時,第一和第二蹠骨頭受到地面衝擊力可高達體重的3倍,而每個人一天光是走路就要走一萬步左右,可以知道足部的負擔有多麼大,因此任何下肢或足部力學的不平衡,都容易有蹠痛的問題。 蹠痛發生的過程常是慢姓、漸進式的,平常走路前腳底會像一直踩到小石子般的疼痛不舒服,而且可能症狀持續超過半年以上,或者比較少見的是本來隱隱作痛,突然疼痛跛行。疼痛位置可能是單一或多個蹠骨頭,特別是在足部推進也就是中段單腳站立期之後的時期最痛。 發生原因 造成蹠骨疼痛的主要原因是該部位承受的壓力過大。從過往經驗來看,可綜歸以下幾種因素。 1、過度使用損害或受壓,如從事足部高衝擊性的運動,如跑步或彈跳運動者。 2、穿著不適當的鞋子,如穿高跟鞋或鞋子楦頭過窄且堅硬的鞋子行走也會有蹠痛;或是長期穿不合腳型的鞋子,如高足弓者穿足弓支撐不夠的鞋子的人,也是蹠痛好發族群。 3、長時間的站立或負重,導致該部位受損,如肥胖的人。 4、腳底長雞眼、姆趾外翻或腳趾頭變形、腳跟肌腱過緊、或因年紀增長脂肪墊變薄或退化等。 治療與預防 在疼痛劇烈的急性期時,休息是最重要的,另外可以先用冰敷,之後疼痛減輕局部不發熱時,可以熱敷。 急性期過後,就要針對造成蹠痛的原因來解決,體重過重者,減重是必要的。選擇鞋子時,楦頭應該夠寬勿太窄,鞋子內部的前足底處應有彈性但勿過度柔軟,否則蹠部的支撐就不足了,另外符合足弓的足弓支撐也重要,特別是高足弓的人,足弓支撐應該更足夠。 此外,行走時不要過快,臨床上發現鞋子穿的較緊,或是穿夾腳拖、藍白拖,性子比較急,走路又快的人最常發生蹠痛的症狀。而跑步或跳躍運動造成蹠痛的人,除了要有合適且合腳的鞋子外,適當的休息與漸進的運動調適是重要的。在家的拉筋運動,也有助於緩解大部分的蹠痛--可直接做墊腳尖的動作,撐住20秒鐘。 減少前掌腳底的壓力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