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姆趾滑液囊腫」標籤的文章

真正的外翻角度-細說拇趾外翻(中)

圖片
拇趾外翻也會受遺傳影響   每次說到拇趾外翻,很多人都會趕緊撇清:「我都沒穿高跟鞋唷!」但其實有很多先天的因素會容易造成( 詳見:細說拇趾外翻(上) ),如果先天就比別人多了一些危險的因子,再加上後天沒有注意穿鞋習慣與其他足部保健,就使得你會比較容易發展出拇趾外翻問題。 拇趾外翻程度分級 要判定拇趾外翻,最直接的就是看大拇趾偏移的角度,外翻角度越大就表示拇趾外翻越嚴重,而且,拇趾外翻若越嚴重,也越可能產生疼痛或者趾頭變形問題。 要了解拇趾外翻嚴重程度,需要知道以下兩個角度: 1、 HVA,拇趾外翻角度(Hallux valgus angel) 2、 IMA,第一蹠骨間的角度(Intermetatarsal Angle) (如下圖所示) 依照上面所說的HVA與IMA角度來判定,外翻程度有四級,分別為正常、輕微、中度、嚴重: 正常:HVA<15度、IMA<9度 輕微:HVA15~20度、IMA9~11度 中度:HVA20~40度、IMA11~18度 嚴重:HVA>40度、IMA>18度 遺傳因子影響拇趾外翻容易發生 之前有提到,醫學研究證實拇趾外翻受到許多「先天遺傳」條件的影響,關聯如下: 1、 較大的IMA角度: 如果天生第一蹠骨就屬於比較內偏的人,後天再因為穿著楦頭較窄的鞋子造成壓迫,歪斜的趾骨與蹠骨形成弓的形狀,再加上腳趾肌肉像是弓上的弦緊繃的拉扯,就容易形成弓弦作用,而造成拇趾往外偏移外翻。 2、 較長的大拇趾: 大拇趾較長在穿鞋走路時,若穿著鞋頭比較窄或尖的鞋款,就更容易受到鞋子的擠壓,讓大拇趾承受的壓力也會比較大,使得拇趾容易向外偏移,進而發展成拇趾外翻。 3、 拇趾韌帶較鬆: 拇趾韌帶比較鬆的話,造成拇趾關節的穩定度比較低,因此大拇趾承受壓力時,比較容易變形,尤其加上前兩個條件,或者是NG的穿鞋習慣,就會比較容易有拇趾外翻的問題。 不同嚴重程度的拇趾外翻之處理方針 然而不同程度的外翻也有相對應的處理方式: 輕微:可穿著保健鞋墊,且可以訓練腳部的肌肉力量來改善。 中度:可使用足部輔具如:矯正鞋墊、拇趾外翻支架、分隔墊等,且搭配衛教運動來改善外翻的角度;且也避免長時間穿著楦頭過窄的鞋款。 嚴重:到了這程度一般都會需要開刀,開玩刀後,仍須穿著保健鞋墊且配合適當的輔具...

美麗的代價-高跟鞋有多傷腳?

圖片
美眉們總是腳踩高跟鞋,而且還越踩越高! 甚至有些美眉不穿就覺得好像沒穿衣服出門一樣?! 可是你知道嗎? 鞋跟的高度,會影響足部壓力的分佈唷! 長期穿高跟鞋容易造成「前掌橫弓」被擠壓而變平,久而久之就容易造成拇趾外翻、足底筋膜炎、膝關節退化等。 長時間穿高跟鞋究竟會帶來什麼副作用呢? 一、腰間不適 人體是在重力與支持力的作用下,保持動態平衡,但穿上高跟鞋之後,打破此平衡之後便容易造成腰酸背痛。因為重心的改變,身體不得不通過調整站姿來重組平衡,穿上高跟鞋腰椎增加的弧度,是為了抵銷穿高跟鞋後整個人前傾的壓力,把原本分散在整條腰椎的壓力,聚焦到第四、五節的凹陷處,容易導致腰背痛。 二、拇指外翻 據調查,高達9成女性因為穿高跟鞋,出現雞眼或拇趾外翻問題,這是因為穿高跟鞋時拇趾關節會彎曲45至60度,使得體重一下子壓縮在拇趾關節上,使拇趾形成外翻、變形、囊腫。拇趾關節失去活動能力成為一個僵硬的平臺後,步態出現病態性補償調整,把壓力分配到其他腳趾上,而高跟鞋的尖頭卻進一步把五隻腳趾塞進只能容納四隻腳趾的空間內,加劇壓力分佈不均的問題,關節炎和骨刺等問題相繼接踵而來,嚴重的須要用外科手術來糾正。 三、足弓塌陷 良好的足弓能夠分散體重的壓力,適應長途路程,但因為長期穿著高跟鞋,身體的重量只集中在腳掌的某些部位,而不是平分於整個腳掌,使行走姿勢不良造成足肌無力,站立或行走時疼痛嚴重,足內、外翻和外展活動受限,嚴重影響日常生活,而且沒有足弓走路就非常容易疲勞,不能耐受較長途的活動。 四、小腿肌肉及肌腱受傷 由於高跟鞋鞋跟提高腳跟,小腿後部的肌肉長期處於收縮、緊繃狀態,久而久之肌腱會縮短,於是換上平底鞋時,小腿肌肉會變得不夠長,令到腳跟沒法正常地著地,不得不勉強拉成八字腳。 由上圖可看出,鞋跟的高度會影響足底的壓力分佈 五、關節炎 哈佛醫學院的研究小組指出:無論是粗跟高跟鞋或細跟高跟鞋,對於膝關節造成的壓力是相同的,這種壓力使膝蓋軟骨磨損,長期磨損會逐漸衍生為骨關節炎。英國也研究表明,經常穿高跟鞋會顯著改變踝關節的正常功能,在行走時必須由髖和膝關節代償以保持穩定的步態。長時間的緊張與壓力可導致關節腔內關節退化性改變,誘發膝關節炎,出現深部的關節疼痛、腫脹、關節活動受限等症狀。 六、經絡不通 中醫表示,高跟鞋所造成的生理改變恰恰使得...

先天遺傳加後天穿錯鞋-拇趾外翻回不去嗎?

圖片
《足踝研究期刊(Journal of Foot and Ankle Research)》曾在2010年刊登一篇研究,學者收集了世界各地的英文、俄文、西班牙文、德文、中文的調查加以分析,發現全球拇趾外翻的盛行率在18~65歲之間為23%,也就是將近每4人就有1人有這種困擾,65歲以上更佔35.7%,即每3人就有1人就有拇趾外翻問題。在台灣可能每10個人就有一個患有中、重度的拇趾外翻,只是人們不見得知道在不影響行走或不感到疼痛的情況下,多數人會選擇忽視。 許多拇趾外翻的人,小時候就有拇趾關節彎曲的現象,若沒有進行腳趾肌肉的鍛鍊,長大後關節彎曲會加劇,有的還會演變成嚴重的腳趾變形,甚至疊趾。 典型的拇趾外翻,也就是腳背第一掌骨與大拇趾之間的關節,呈現外凸彎曲的樣貌,常伴隨其餘腳趾的擠壓變形、足部疼痛。 拇趾外翻形成的原因,跟據國內外醫學研究證實「遺傳」是最大的因子,拇趾外翻是足部骨骼形狀,也就是由腳型所導致的變形,而腳型則遺傳至父母、家族長輩。而穿錯鞋子卻是間接加劇拇趾外翻的因素。 以足部拇趾關節彎曲的角度來說 15度以下算是正常,一般人角度介於10~15度之間。 15~25度,則有輕度拇趾外翻 25~40度算是中度 超過40度,就算是重度拇趾外翻。 哪些腳型容易導致拇趾外翻? 1.足部拇趾與第二指之間的距離太開 拇趾外翻最重要的原因是足部大拇趾與第二指之間的距離太開,當前兩根腳指的指骨分太開,會使大拇趾往第二指靠攏,如果再受到不當擠壓,拇趾的關節便會產生變形。 2.拇趾韌帶較鬆 韌帶鬆弛也是原因之一。「有些人的韌帶比較容易拉力不平衡,體質上容易拇趾外翻,通常是家族性的,媽媽有,女兒也就有,」 3.扁平足或高足弓 扁平足的人因為骨頭構造使然,比較容易因拇趾外翻引起疼痛。旋內(比較扁平)的腳壓力傾向內側比較容易變形或有症狀,但也有許多正常足弓或高足弓患有某種程度的拇趾外翻。 《什麼是扁平足?》   4.長期不正確的穿鞋習慣 高跟鞋、巫婆尖頭鞋,鞋子的擠壓在大拇趾處,使壓力被拉向第二趾而變的疼痛、形成滑液囊、前掌底起繭、橫弓塌陷,常見於女性。 不想開刀,如何與拇趾外翻和平共處? 》選較寬的鞋子楦頭、善用輔具減輕不適 要減輕足部拇趾外翻,還是得從鞋子做起。   穿適合的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