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長短腳」標籤的文章

認識量身訂製鞋

圖片
【取腳模量身訂製鞋(腳/矯正鞋)】 截肢及變形的腳型,往往因為後續走路,足部壓力受力不均勻,造成足部開始長硬皮(俗稱繭)或出現傷口,這樣的足型,在買鞋子或穿鞋子的時後,都會面臨很大的問題。 顧名思義量身訂製矯正鞋,就是針對腳型直接取模,這樣所做出來的鞋子與裡面的鞋墊,最能符合變形足型或截肢足型的外觀形狀,使得全腳的受壓力的面積均勻,在針對某些壓力點使用特殊設計方法,來達到降低受力點的壓力。 量身訂製鞋最常適用:變形腳、小兒麻痺、糖尿病傷口足、嚴重拇指外翻、長短腳差異很大...等問題適用。 特色: (1)石膏取模客製化成型(一體成型設計)  (2)加強足部支撐、穩固、保護度、合腳性 個案分享 Dr.Foot 羅東專業足部評估中心 預約專線:03-9557512 中心地址:宜蘭縣羅東鎮林森路92號 營業時間:週二~週六 13:00~21:00 線上預約足部評估 http://www.drfoot.com/booking.asp

長短腳常會與脊椎側彎有關

圖片
Dr.Foot 林維政 物理治療師 常覺得自己的身體總是歪某一側,站著的時候也很容易重心偏在某一隻腳,一照鏡子,發現自己的身體看起來兩邊的肩膀高度不一樣。男生會覺得穿牛仔褲或西裝褲的時候,怎麼穿都歪歪的,女生在穿窄裙得時候最明顯,裙頭走路走一走,就會歪到旁邊去。 建議您可以檢查看看自己是否有長短腳。 長短腳會怎樣?   所謂長短腳,顧名思義就是兩隻腳的長度不太一樣,如果兩腳長度相差 0.5 公分以下,可能還感覺不太出來,對身體也不會有太明顯的影響。但是大於 0.5 公分以上,很多人就會開始合併一些腰酸背痛的問題;如果超過 1.5 公分以上,不只自己走路就會有明顯的感受,身旁的人也可以輕易地察覺到你走起路來不太一樣,有些人走路一跛一跛,有些人自己會用姿勢來調整,短的那一腳乾脆墊著腳走路,不然就是長的那隻腳,直接膝蓋微彎走路,長期下來,膝蓋跟腳踝會產生很多的癆損,產生了其他地方的酸痛問題。除了痠痛等問題,更麻煩的是,腳部的問題,都會向上引起一連串的連鎖反應,例如:足底筋膜炎、拇指外翻、膝關節退化、髖關節退化、坐骨神經痛 …. 等,甚至,延伸出明顯的脊椎側彎的體態。 造成骨盆的歪斜 、 脊椎的側彎   因為,腳再往上就是連接骨盆,所以當我們站立跟走路的時候,腳受到的力量就直接向上傳遞到骨盆,所以如果兩隻腿長不一樣的話,對骨盆受力的方式就不一樣,習慣性的歪向一側,讓左右兩側肌肉不均衡。骨盆是一個 3D 的構造,不只會因為長短腳而有左右高低的歪斜,甚至也有一個旋轉性歪斜,所以也就是為什麼褲頭在走路時會轉到旁邊去。   骨盆的歪斜的情況下,與骨盆連結的脊椎也會跟著一起受到影響。腰部兩側的肌肉不平衡的情況下,就會讓腰椎產生側彎。身體長期在「下盤」歪斜的情況下,會慢慢的在身體上半段產生代償方式,讓自己的身體可以看起來是直立的,而不會維持比薩斜塔的姿勢 ( 所以比薩斜塔很不科學 ) ,不管是C型脊椎側彎,還是S型側彎,都很容易讓身體再加碼上演肩頸痠痛的症頭。 腰椎肌肉壓力的不平衡,再加高強度運動、搬重物、長時間坐姿,椎間盤也會長時間的受到不正常的壓力,加上年紀增長或身體組織的退化,重複的高度傷害之下就會容易有椎間盤突出 …. 等腰部問題。   長短腳差小於 1.5 公分的人,因為自己沒有特別的注意自己的走路的方式與體態狀況,往...

美麗的代價-高跟鞋有多傷腳?

圖片
美眉們總是腳踩高跟鞋,而且還越踩越高! 甚至有些美眉不穿就覺得好像沒穿衣服出門一樣?! 可是你知道嗎? 鞋跟的高度,會影響足部壓力的分佈唷! 長期穿高跟鞋容易造成「前掌橫弓」被擠壓而變平,久而久之就容易造成拇趾外翻、足底筋膜炎、膝關節退化等。 長時間穿高跟鞋究竟會帶來什麼副作用呢? 一、腰間不適 人體是在重力與支持力的作用下,保持動態平衡,但穿上高跟鞋之後,打破此平衡之後便容易造成腰酸背痛。因為重心的改變,身體不得不通過調整站姿來重組平衡,穿上高跟鞋腰椎增加的弧度,是為了抵銷穿高跟鞋後整個人前傾的壓力,把原本分散在整條腰椎的壓力,聚焦到第四、五節的凹陷處,容易導致腰背痛。 二、拇指外翻 據調查,高達9成女性因為穿高跟鞋,出現雞眼或拇趾外翻問題,這是因為穿高跟鞋時拇趾關節會彎曲45至60度,使得體重一下子壓縮在拇趾關節上,使拇趾形成外翻、變形、囊腫。拇趾關節失去活動能力成為一個僵硬的平臺後,步態出現病態性補償調整,把壓力分配到其他腳趾上,而高跟鞋的尖頭卻進一步把五隻腳趾塞進只能容納四隻腳趾的空間內,加劇壓力分佈不均的問題,關節炎和骨刺等問題相繼接踵而來,嚴重的須要用外科手術來糾正。 三、足弓塌陷 良好的足弓能夠分散體重的壓力,適應長途路程,但因為長期穿著高跟鞋,身體的重量只集中在腳掌的某些部位,而不是平分於整個腳掌,使行走姿勢不良造成足肌無力,站立或行走時疼痛嚴重,足內、外翻和外展活動受限,嚴重影響日常生活,而且沒有足弓走路就非常容易疲勞,不能耐受較長途的活動。 四、小腿肌肉及肌腱受傷 由於高跟鞋鞋跟提高腳跟,小腿後部的肌肉長期處於收縮、緊繃狀態,久而久之肌腱會縮短,於是換上平底鞋時,小腿肌肉會變得不夠長,令到腳跟沒法正常地著地,不得不勉強拉成八字腳。 由上圖可看出,鞋跟的高度會影響足底的壓力分佈 五、關節炎 哈佛醫學院的研究小組指出:無論是粗跟高跟鞋或細跟高跟鞋,對於膝關節造成的壓力是相同的,這種壓力使膝蓋軟骨磨損,長期磨損會逐漸衍生為骨關節炎。英國也研究表明,經常穿高跟鞋會顯著改變踝關節的正常功能,在行走時必須由髖和膝關節代償以保持穩定的步態。長時間的緊張與壓力可導致關節腔內關節退化性改變,誘發膝關節炎,出現深部的關節疼痛、腫脹、關節活動受限等症狀。 六、經絡不通 中醫表示,高跟鞋所造成的生理改變恰恰使得...

小孩墊腳尖走路(腿後肌群過緊、短)

圖片
孩子在學習站立、走路、跑步的過程中,通常會容易出現踮腳尖的現象,這是因為他們正在學習如何控制自己的姿勢與速度,2歲前這個現象是屬於正常的,不必太過擔心。 但是如果孩子總是踮腳,幾乎沒有平放,且不容易維持蹲姿(蹲下來會墊腳尖),甚至3~4歲依舊踮著腳走路,就需要進一步了解其他可能的狀況。 常見踮腳尖走路原因 1、長短腳 踮腳尖通常是兩隻腳一起墊著,如果只有一隻腳墊著,有可能是因為長短腳,或是一邊的張力比較高,張力較高的就會墊腳尖。(點我→了解長短腳) 2、感覺統合異常 就職能治療而言,會較著重於寶寶可能是感覺統合失調的問題,其前庭、本體覺與觸覺的整合出現問題,例如20﹪自閉症小孩會出現踮腳尖,因為踮腳尖可以帶較多的搖晃感和不同的關節壓力刺激,他喜歡前庭刺激與本體覺刺激,所以他喜歡踮腳擺動身體搖晃,這也是他喜歡墊腳走路的可能原因。 3、過度敏感 寶寶也可能是因為觸覺防禦而造成墊腳尖,這麼做是為了減少腳與地面接觸的面積。例如:寶寶有時候突然踏到冰涼的地磚,也會出現墊腳尖的動作。 4、阿基里斯腱(後腳筋)太短 這部分較難論斷因果,因為它和踮腳走路互為因果,究竟是因為後腳筋太短而造成墊腳尖?還是因為長期墊腳尖造成後腳筋太短? 5、神經肌肉骨骼問題 這是最為嚴重的情況,因為腦性麻痺或部分先天性疾病,也會導致寶寶有墊腳尖的習慣,許多研究顯示踮腳尖可能是發展障礙孩子早期的徵兆之一。 6、太早使用螃蟹車 因為螃蟹車只要稍為一蹬就可以移動,使得孩子容易以踮腳的方式行走,這樣的方式其實不利於孩子學習正確的走路步態,建議等孩子可以扶著走路時再使用為佳。 如何判別正常與異常? 正常情況 觀察寶寶墊腳尖走路的頻率,來判斷是否為異常現象,若寶寶有時用墊腳尖的方式走路,有時恢復正常狀態,則毋需擔憂。一般來說,寶寶大約在四歲之後運動協調才發展成熟,在此之前走路走不穩都不用過度擔心。以下兩種狀況非常常見,但皆屬正常,爸媽不必太擔心。 狀況一:一走路就墊腳尖,但站立不動時就踩平,或是也 可以蹲的很好 。 狀況二: 有時候墊腳尖,有時候又正常走路。 異常情況 最擔心的是先天後腳筋有問題,或是足部有異常,孩子在還不會走路時,可能就會有其它的異常出現,不太會到學走路時才發現踮腳尖的現象;因為既然是病理性的,還沒學走前,腳的活動時,可能就會不對勁的...

什麼是長短腳? 可以透過運動治療改善嗎?

圖片
你是否有這樣的經驗,身體痠痛或是運動傷害去找傳統整脊,常聽到:「你有長短腳哦!」 鞋子穿壞了去買鞋,店員看著快報銷的鞋子說:「你的鞋底兩邊磨損不平均,可能因為長短腳的關係,最好要作鞋墊來矯正。」 父母看到寶貝兒女走路姿勢怪怪的,站姿總是三七步,憂心忡忡的帶到醫院檢查,總問醫生是不是有長短腳或是脊椎側彎? 有些民眾花了大筆錢治療卻未見效果,甚至更糟。(可參考2009/05一則新聞報導- 冒神醫治長短腳 月撈百萬 ) 長短腳可以分成兩種 結構性長短腳,又稱「真性」長短腳 ※兩隻腳實際長度不一樣 原因:先天腳長不一,或是後天因外傷骨折、開刀、腫瘤等所產生的後遺症。 治療方式:可用鞋墊調整,如果差距很大,考量鞋內空間有限,必須改用高鞋跟的方式進行。若是因為疾病與肌肉萎縮等問題造成,應就醫為優先,再依照醫生的建議選擇鞋墊等矯正方式。 功能性長短腳,又稱「假性」長短腳 ※兩隻腳實際長度相等,但因為某些因素導致活動時雙腳不對稱。 原因:骨盆歪斜、脊椎側彎、單側肌肉過度緊繃、腳形異常等。 治療方式:因素相對複雜,首先找出原因,著重正確姿勢、肌肉力量訓練、伸展與放鬆等方向,必要時搭配足弓鞋墊,大多數可以恢復正常。 骨盆運動不可少 由於有部分的長短腳來自於「骨盆傾斜」,因此可以透過正確的姿勢及骨盆運動,來輔助調整骨盆傾斜的狀況,對於長短腳的改善也非常有幫助。 長短腳的影響 絕大部分的人因為兩腳的差距不大,也沒有症狀發生,所以並不會意識到自己有長短腳問題。 👉如果兩腳的差距在0.3 cm以上,就會造成身體姿勢的異常。 👉如果 差距到0.6 cm 以上,就可能會導致骨盆傾斜,造成脊椎側彎。 👉如果再 更嚴重長期下來會導致下背痛、坐骨神經痛、髖關節退化、髖關節滑囊炎、髂脛束肌腱炎、膝關節退化、膝關節扭傷、足底筋膜炎、前腳掌疼痛、拇趾外翻…等各種下肢慢性疼痛的疾病。 其實臨床上絕大多數的長短腳都屬於「功能性/假性長短腳」,大多也是因為長期的姿是不良所造成,例如久坐辦公室的上班族,長時間的坐立會讓腰部深層的肌肉群持續處於緊繃縮緊的狀態,這會讓骨盆前傾,如果加上身體常常習慣性的歪向一側,還會讓左右兩側肌肉不均而導致骨盆歪斜。若要 矯正假性長短腳除了輔具鞋墊的穿著外,首先最重要的是正確的復健運動,讓骨盆及肌肉回到正確的位置與使用狀態...

何謂高弓足? 對身體有什麼影響?

圖片
高弓足是指足部內側的足弓較明顯及異常過高,又稱「空凹足」。 ↑由上圖我們可以看到,高弓足的壓力點集中於前後兩端,內側足弓過高,甚至出現可以穿越另一端的拱型現像,使得腳部的受力不均。 形成高弓足的原因主要是因先天性遺傳或肌肉無力、不平衡、疾病和外傷所造成,或因不正確的步態所導致。高弓足可以明顯看到拱起來的腳背,腳掌心距離地面的空隙也更大,高足弓多發生於女性,體重壓力大幅落在前腳掌及腳跟兩個部位。 高弓足除了讓腳部不適,容易伴隨肩頸痠痛,腳跟及蹠骨突出部位長繭,還可能造成足底筋膜炎、蹠骨炎、長短腿、脊椎側彎等問題。高弓足的雙腳因體重分部不均,走路方式容易外旋、穩定度不佳,其他關節較易產生角度過大的傷害,O型腿就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高弓足除了在外觀上有足弓過高的問題外,還會產生其他相關症狀: 1、走或站容易造成腳酸,走路耐力差 高弓足的人因為足踝向外傾,所以產生錯誤的足部生物力學,造成小腿內外側出力不均,外側肌肉長期被拉扯肌耐力變差,因此不耐久走、久站,小腿外側容易覺得酸痛。 2、足踝外側常扭到或是長期疼痛 主要是因為內側足弓過高,使身體重心落在足部外側,所以只要重心稍有不穩,就容易造成足踝外側韌帶拉傷,外側韌帶常拉傷,對踝關節的保護力變差,就容易扭傷。 3、走路會有往前衝停不下來的感覺 這是因為走路時身體的重心在從後前面移往前面時,無法正常移往大拇趾方向,如此就會出現往前衝停不下來的感覺。 4、爪狀趾 一般爪狀趾常出現於高足弓、空凹足或神經肌肉疾病者(如小兒痲痺、腦性痲痺、高張、孩童中風),此腳趾變形會影響腳趾三個關節,因肌肉或神經張力緊縮不平衡而造成掌趾關節過度伸直、近端及遠端趾間關節彎曲變形。高弓足會造成橫弓塌陷,就容易產生爪狀趾。 5、長短腳 在探討高弓足原因時,也常見是因左右兩腳長度不同所造成的高弓足,當腳的長度不同時,身體為了取得平衡,於是常將短腳邊的足踝向外傾斜(跟骨內翻),踝關節高度就會升高,所以常常會發現高弓足較嚴重的那一邊往往就是腿部較短那邊。 6、O形腿 O形腿的形成與高弓足有絕對關係,就是因為高弓足的內側足弓過高,才會使得兩腳膝蓋向外擠壓,長期下來就會形成O形腿。 7、腰痠背痛 因下肢外旋造成骨盆後傾,使腰椎前凸角度變少,就容易造成長期腰痠背痛。 生活保健 1、選鞋時,吸震能力為首要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