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外八」標籤的文章

解析寶寶腿型發展(O型腿與內外八)

圖片
你知道兒童鐘擺現象嗎? 隨著骨骼系統發展,寶寶的腿型基本上會從O型到直立,又變成X型腿,之後逐漸形成正常直立狀態,這些變化都是正常的發展過程喔!以下分別說明: 新生兒~1歲半:O型腿 嬰兒在子宮裡長時間維持蜷曲的姿勢,剛出生時,小腿骨與腳掌仍是往內彎曲,因而自然形成「O型腿」狀態,屬於正常現象。 1歲半~2歲:正常腿型 寶寶1歲以後,開始會從坐姿站起來,並學習走路,O型腿的情形會在半年到一年之內慢慢矯正,腿型逐漸拉直。 2歲~4歲:X型腿 隨著體重與活動增加,膝蓋關節會逐漸往外翻,所以會呈現X型腿。 4歲~6歲:正常腿型 寶寶4歲以後,X型腿的角度會逐漸減少,慢慢拉直。成長到6~7歲時,雙腿通常就會發育成大人的模樣,並逐漸定型。 ※正常的腿並不完全是一直線,而是有些許的外翻,平均約6度以內。 須就醫檢查的情況 若7歲以上仍出現異常腿型,則須尋求專業醫療檢查評估,看是否為足部結構、疾病問題或生長板異常所造成,才能選擇適當的治療及輔具。 外觀異常 如果寶寶左右兩腿不等長、內翻或外翻的角度不對稱,彎曲的角度太大,或出現明顯不符合以上變化歷程的話,可能就是「病理性變形」,需要請醫師進一步診斷。 行為異常 如果寶寶走路姿勢很奇怪,或經常跌倒、走沒幾步路就抱怨腿痠等,建議爸媽就可以帶小孩到復健門診或骨科門診進一步檢查。 腿型異常會有什麼影響? 以生物力學的角度,O型或X型腿都會造成膝關節兩側受力不平均,導致膝蓋壓力增加,加速膝蓋磨損,使得走路或運動時感覺不適與姿勢異常,也會造成日後老年關節退化問題。 圖片來源: 獨行的蠍子 矯正鞋墊的作用 8歲以前是腿型的黃金調整期,一般的O型或X型腿可以透過矯正鞋墊輔助調整,再搭配相應的運動訓練,可以幫助腳回到正確的位置。 若是成人O型或X型腿,因骨骼已經定型,矯正鞋墊的作用就在於預防與減緩退化,透過三足弓支撐、角度調整,來達到均壓、減壓作用,減緩膝關節磨損與退化的速度。

O型腿與X型腿

圖片
什麼是O型腿與X型腿? 當立正站好時,一般狀況下從正面看兩側膝關節與踝關節內側會相互靠在一起,雙腿各呈一直線。 但若雙踝貼近但雙膝之間距離過大,遠看會呈現 O 字形,稱為膝內翻或俗稱 O 形腿; 反之,也可以是雙膝靠近但雙踝之距離卻過大,遠看呈現 X 字形,稱為膝外翻或俗稱 X 形腿。 有什麼影響? 以生物力學的角度來看,膝內翻或外翻均會造成膝關節兩側的受力不平衡,導致同側壓力增加。同時對側韌帶也會因受力方向偏移,造成側韌帶鬆弛不穩、半月板損傷破裂等。除了走路或 運動時感覺疼痛與姿勢異常外,將來也是造成成年人關節軟骨退化磨損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O型腿與X型腿,我們可以分為「兒童」與「成人」兩個階段來看~ 兒童骨骼成長的鐘擺現象 【0~2歲】-O型腿 【2~4歲】-X型腿 【5~7歲】-恢復正常 【8~10歲】-骨骼復原定型直腿 嬰兒出生前在母體內壓迫的關係,所以正常的新生兒,小腿大約呈現 10 至 15 度的內彎角度。當幼兒開始學站或走時,負重時會讓 O 型腿更加厲害。到了 18 個月到 2 歲之間,腳會慢慢變直。但之後 O 型腿持續修正,接著過度矯正,而變成 X 型腿,在 4 歲時最為明顯。之後,X 型腿又慢慢回正,在 6 至 8 歲以前,會逐漸變為正常。值得注意的是,正常的腳,並不是完全一直線,而是有些許的外翻,平均來說,在 6 度以內。這種發育現象從 O 型腿變直,再變為 X 型腿,再變直的情形稱 之「鐘擺現象」。 大部分兒童對稱性的 O 或 X 型腿都屬於生理性或發育性的現象,一般而言都較輕微,並不需要特別 X 光檢查或治療。但是如果變形特別嚴重、步態異常、大於自然矯正年齡還未自動矯正、或惡化、以及非對稱性的 O 或 X 型腿,應尋求小兒骨科醫師的診斷。 病理性O型腿或X型腿對孩子的成長影響 O型腿的臨床表徵是指膝蓋向內翻、髕骨朝內轉、兩腳踝碰在一起兩膝內側卻留有空隙,常會造成孩童產生內八步態、常跌倒、蹲不下去、骨盆往下前翻轉等問題。 兒童X型腿常見於關節過度鬆弛、扁平足併有後足外翻、習慣W型坐姿,其臨床表徵為膝蓋向外翻、髕骨朝外轉、兩膝碰在一起兩腳踝內側卻留有空隙,若將腳踝碰一起時兩膝就呈前後交疊現象。 病理性的O型腿或X型腿是指間隙大於2英寸,就會使股骨頭連帶內外轉,產生骨盆向前旋轉,進而影響脊椎與長短...

認識兒童內八問題

圖片
怎樣的走路步態叫做內八? 孩子走路有內八的現象,該怎麼辦? 內八的步態為何? 我們觀察有些孩子走路常跌倒,仔細看他走路的步態,會發現兩腳容易碰撞而引起跌倒。兒童內八現象於臨床上是很常見的,2~5歲約10%會有這樣的問題,正常的步態是腳掌所指的方向與前進方向平行,或是稍微往外約10度的步態;而內八則是方向往內偏移前進,因此容易於行走中雙腳相絆而造成跌倒。 ↑影片來源Dr.Foot新竹門市 造成內八的原因 造成小孩走路內八通常有三個原因,我們把腿分成三段來看,即是前足內收、脛骨內旋、髖關節過度內傾,這三種原因有可能單一產生,也有可能合併發生 ,需經醫療專業人員仔細檢查評估,來釐清分析與確定內八之原因。 新生兒的下肢骨骼就像胎兒時期的內轉或外轉,只是一般人看不太出來,隨著成長中大動作的發展,如:踢腿、爬行、站、走等動作,骨骼也會逐漸的減少外轉或內轉的角度,所以許多孩子在學走時期的外八或內八會自然消失。 少數因神經系統或先天骨骼結構異常,大部分的內八都屬於生理性的,在正確的運動與姿勢調整下會自己恢復。 一、前足內收 前腳掌內收,在一般新生兒及嬰幼兒常見,其原因為胎兒前足在母體子宮內壓迫產生,發生率約為1-10/1000,又以女寶寶的比例較高, 單純的前腳掌內收,會於出生6~12週後開始自行復原,不需治療 ,但在出生2~3個月後,有大約15%的幼兒足部較僵硬,無法自發性改善且內收角度變得更大,此時須以牽拉運動治療並觀察3~4個月,若都無改善就需要積極處理。 二、小腿脛骨內旋 小腿脛骨內旋常見於1~3歲兒童,外觀最明顯的特徵就是坐著時膝蓋骨是朝前方,但小腿以下向內轉,內八是因脛骨骨骼生理性發育正常之現象,也會自行復原,但孩童年齡若超過3歲後仍有脛骨內旋而產生內八,且經醫療專業人員檢查測量脛骨小腿與足的角度超過-45度,即須處理治療。 ↑圖片取自網路 三、大腿骨內轉 大腿骨內轉常見於3歲以上兒童,又以3~8歲居多,這是因為3歲左右,大腿骨會由出生時的外轉逐漸內轉,若內轉過多就會形成內八。除上述問題外, 大多數都是後天性居多,又以錯誤的姿勢性習慣造成為主,如兒童剛開始學坐或在地板上玩玩具、看電視,為要穩定坐姿平衡,常採用W型坐姿或跪坐 ,而產生髖關節股骨頭過度往內傾旋轉,也易造成大腿內收與內轉肌群過緊。 孩子走路有內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