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這樣的經驗,身體痠痛或是運動傷害去找傳統整脊,常聽到:「你有長短腳哦!」 鞋子穿壞了去買鞋,店員看著快報銷的鞋子說:「你的鞋底兩邊磨損不平均,可能因為長短腳的關係,最好要作鞋墊來矯正。」 父母看到寶貝兒女走路姿勢怪怪的,站姿總是三七步,憂心忡忡的帶到醫院檢查,總問醫生是不是有長短腳或是脊椎側彎? 有些民眾花了大筆錢治療卻未見效果,甚至更糟。(可參考2009/05一則新聞報導- 冒神醫治長短腳 月撈百萬 ) 長短腳可以分成兩種 結構性長短腳,又稱「真性」長短腳 ※兩隻腳實際長度不一樣 原因:先天腳長不一,或是後天因外傷骨折、開刀、腫瘤等所產生的後遺症。 治療方式:可用鞋墊調整,如果差距很大,考量鞋內空間有限,必須改用高鞋跟的方式進行。若是因為疾病與肌肉萎縮等問題造成,應就醫為優先,再依照醫生的建議選擇鞋墊等矯正方式。 功能性長短腳,又稱「假性」長短腳 ※兩隻腳實際長度相等,但因為某些因素導致活動時雙腳不對稱。 原因:骨盆歪斜、脊椎側彎、單側肌肉過度緊繃、腳形異常等。 治療方式:因素相對複雜,首先找出原因,著重正確姿勢、肌肉力量訓練、伸展與放鬆等方向,必要時搭配足弓鞋墊,大多數可以恢復正常。 骨盆運動不可少 由於有部分的長短腳來自於「骨盆傾斜」,因此可以透過正確的姿勢及骨盆運動,來輔助調整骨盆傾斜的狀況,對於長短腳的改善也非常有幫助。 長短腳的影響 絕大部分的人因為兩腳的差距不大,也沒有症狀發生,所以並不會意識到自己有長短腳問題。 👉如果兩腳的差距在0.3 cm以上,就會造成身體姿勢的異常。 👉如果 差距到0.6 cm 以上,就可能會導致骨盆傾斜,造成脊椎側彎。 👉如果再 更嚴重長期下來會導致下背痛、坐骨神經痛、髖關節退化、髖關節滑囊炎、髂脛束肌腱炎、膝關節退化、膝關節扭傷、足底筋膜炎、前腳掌疼痛、拇趾外翻…等各種下肢慢性疼痛的疾病。 其實臨床上絕大多數的長短腳都屬於「功能性/假性長短腳」,大多也是因為長期的姿是不良所造成,例如久坐辦公室的上班族,長時間的坐立會讓腰部深層的肌肉群持續處於緊繃縮緊的狀態,這會讓骨盆前傾,如果加上身體常常習慣性的歪向一側,還會讓左右兩側肌肉不均而導致骨盆歪斜。若要 矯正假性長短腳除了輔具鞋墊的穿著外,首先最重要的是正確的復健運動,讓骨盆及肌肉回到正確的位置與使用狀態...
留言
張貼留言